三足銅鼎,在南非是亂燉鍋
銅鼎是中國重要文物,最初是用來燉肉的炊具,之后還演變?yōu)榧漓氲亩Y器。在中國通常出現(xiàn)在博物館展示柜里的銅鼎,在與中國萬里之遙的非洲大陸南端的南非只會擺在餐桌上,里面還盛著美味佳肴。在南非的餐館里,記者看到外形酷似中國古代三足銅鼎,而且功能與中國古時的鼎一樣是炊具的“波基火鍋”。
此鍋鑄銅制成、造型古樸、雙耳三足、圓腹闊口,像極了商周時期的三足銅鼎,不同的是沒有花紋和篆字,并多了實用的鍋蓋和提手。這種南非炊具的歷史遠(yuǎn)不及商周時期那樣悠久,和中國的鼎也沒有親緣關(guān)系。但它與南非的歷史緊密相關(guān)。
荷屬東印度公司1652年建立開普敦殖民地,其后主要來自荷蘭的移民不斷涌入,這些移民也帶來了家鄉(xiāng)的銅鍋,在移民的遷徙擴(kuò)張中,銅鍋逐漸發(fā)展出三足,可以直接置于篝火之上,鍋蓋內(nèi)凹,可以放木炭從上方加熱,不僅能燉肉燉菜,還可以烤面包,鑄銅鍋能很好地保存熱量,在露營和旅行中非常方便。
不過,波基火鍋也傳入當(dāng)?shù)刈迦?,班圖語系的祖魯人將其稱為普圖鍋,他們用它來制作名為帕普的食物,類似于中國西北地區(qū)的玉米面團(tuán),他們會在部落的婚喪大事時用普圖鍋準(zhǔn)備食物。隨著殖民貿(mào)易的發(fā)展,來自亞洲的各種香料和食材也進(jìn)入波基火鍋中,形成南非獨特的烹飪方法。來自亞洲的印度尼西亞人、印度人、華人也隨之來到了南非。
在南非的種族隔離博物館里,在南非象征種族和解的六色國旗前,可以聽到絕無僅有,每段歌詞都是不同的官方語言的南非國歌,讓人從黑白分明的種族隔離時代走向色彩絢爛的彩虹之國新南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