鑄銅司母戊鼎青銅鼎的代表
司母戊鼎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(fā)現的最重的古代青銅鼎,它重達875公斤,通高約1.3米,長110厘米,寬78厘米。現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。鑄銅司母戊鼎,亦稱司母戊大方鼎、后母戊大方鼎、母戊方鼎。
司母戊鼎它造型莊重典雅,雄壯的長方形器身上還豎立著耳朵,鼎身上還裝飾著華美的圖案,其腹部刻有蟠龍紋和饕餮紋,圖案中的兩只巨獸都只有頭而沒有身,雙眼兇惡,是神權的體現;鼎的足部修飾著蟬紋,增加了鼎的神秘色彩。
司母戊鼎的鑄造很復雜,先分別鑄好鼎耳、軀體、四足,最后把這些部件鑄成一個整體。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鑄造而成的,在商朝時期鑄銅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,且要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,經測定,鼎含銅84.77%、錫11.64%、鉛2.79%,這與青銅容器的硬度鑄造比例基本相符。
司母戊鼎鑄造于商代晚期,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。此鼎1939年出土于中國中部河南省安陽殷墟的一座商代古墓中,因為腹內壁鑄有“司母戊”三字而得名。司母戊鼎是商王為祭祀自己的母親“戊”鑄造的。此鼎形制龐大,造型莊重,長方形的腹部及足上部以云雷紋為地紋,裝飾有獸面紋。一對立耳的外側還裝飾有雙虎噬人首圖案,四立足中空。
司母戊鼎是中國古代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的完美體現。它的合金成分比例,完全符合后世關于青銅冶煉的記載,說明早在3000余年前的商代,中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熟練掌握了青銅的冶煉工藝。從現在發(fā)現的商代坩堝判斷,鑄造司母戊鼎這樣的大型器物,需要同時使用70余個坩鍋。如果一個坩鍋配備三至四人,司母戊鼎的鑄造過程中就需要近300人同時操作,可見當時鑄造工程之龐大,而將如此眾多的部分合鑄成一件器物的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