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型銅鼎的演變
在我國歷史上說道大型銅鼎,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,相信很多同學是見過的,國內不少博物館都收藏有鼎,參觀博物館就能見到。當然,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中國國家博物館了,因為聞名中外的后母戊大方鼎就收藏在這里。
我們知道鼎是或圓或方或三足或四足的大型器物,圓形鼎一般是三足,方形鼎則是四足。鼎最初的功用是食器,相當于古代燒飯的釜現(xiàn)代的鍋,是用來盛煮食物的,煮肉的時候,在高高的鼎足下直接添柴燃火,連爐子和灶臺都省了,古人做飯一只鼎就能搞定。
考古發(fā)現(xiàn)證明,制造鼎器的原始材料,只是普通的泥土而已。很多年后,經過一次偉大的材料革命,也就是進入了青銅時代,它才從普通的陶制生活用品里脫穎而出,放射出神奇的金屬光輝。
為什么大型銅鼎從一開始就是國家重器呢?這是因為,銅鼎的制造工藝非常復雜,需要煉銅爐、坩鍋、風箱、模具等設備,還要高級的冶煉技術,以及復雜的澆鑄和焊接工藝,加上原材料開采艱難,成本昂貴,需要動用大量國家財力,而這絕非普通獵人和農夫所能做到的。所以,成為國王和貴族的壟斷品,就是青銅鼎的必然命運。
鼎在誕生之后,由于代表國家的最高權力,所以就被不斷地被人神圣化,最早的鼎是黏土燒制的陶鼎,后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。鼎到青銅時代發(fā)展為古代貴族社會青銅禮器中的主要食器,在祭祀或宴享時用以盛放肉類。因此,鼎最能反映主人的身份和權力,成為“明尊卑、別上下”的實物標志,甚至成為國家政權的象征。周代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,即依據(jù)貴族的等級,規(guī)定其所享用的鼎數(shù),并以鼎為主體,配置其他食器。如天子用九鼎,諸侯用七鼎,卿大夫用五鼎,士用三鼎,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