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歷史中的銅鼎
銅鼎是我國歷史上特有的一種器物,早在幾千年前就有關于銅鼎的記錄,據(jù)說堯舜禹的時候,九州(洲)貢金九枚,大禹用來鑄造了九個青銅鼎,后來就成了傳國之寶,國家的象征。
鼎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,有著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。鼎,高大、顯赫、尊貴,早期多為圓鼎,到早商出現(xiàn)了青銅方鼎,到商代晚期,方鼎數(shù)量大增。鼎是商周青銅器中數(shù)量極多、地位極重要的器類,它不僅是貴族進行宴饗、祭祀等禮制活動時最重要的禮器之一,也作為炊器與盛食器在貴族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。
大多數(shù)鼎是用以盛煮食物的鍋,有的鼎自名“豕鼎”、“羊鼎”,應該是用來盛煮豬肉、羊肉的。鼎的種類繁多,有方鼎,圓鼎,甗形鼎、鬲形鼎等等。不同造型的鼎用途不一。它貫穿在古人的生活中,成為青銅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鼎之于中國人,意義重大。在古代,鼎一直是禮器和祭器。問鼎,意思是窺視國家政權。這個詞來自于一個真實故事。講的是楚莊王傲慢自大,向東周官員詢問周鼎輕重的故事?!渡袝费浴坝龛T九鼎,以象九州”,夏商周三代因革損益,但相傳都曾擁有“九鼎”。似乎在那個古老時代,鼎與后來的傳國玉璽有著同樣神奇的魔力——得之便可得天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