鑄銅鼎的寓意
在我國早起時候吃飯煮飯都是用陶制的鼎,后來慢慢發(fā)現(xiàn)了青銅。用青銅鑄銅鼎以后變成了青銅鼎,青銅鼎漸漸變成了國家權力的象征。
在古代,銅鼎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,是祭祀天帝和祖先的“神器”,鼎也因此被籠罩上一層神秘而威嚴的面紗,“一言九鼎”“大名鼎鼎”“鼎盛時期”“鼎力相助”等都說明了鼎的尊貴地位。
相傳4000多年前,大禹治水即將大功告成之際,將天下劃分為九州(冀、兗、青、徐、揚、荊、豫、梁、雍),令九州州牧貢銅,收九州之銅鑄成九鼎,并將各地山川奇異之物刻于鼎身。以九鼎象征九州,表明自己乃九州之主。此后,象征天下一統(tǒng)的九鼎遂成中國的代名詞。由于有了禹鑄九鼎九州一統(tǒng)的象征含義,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逐漸升華為傳國重器。
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中“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”的記載向我們昭示了“祭祀”與“戰(zhàn)爭”或“祀禮”與“軍禮”在古代國家運轉中至高無上的地位。而青銅制品,則是“祀與戎”中至關重要(沒有之一)的物品,為統(tǒng)治階層維護統(tǒng)治所特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