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鼎廠講述鼎的寓意
在中國有許多重要的歷史文化,銅鼎廠制作的鼎文化就是其中一種。鼎存在距今已經(jīng)有幾千年的歷史了,最開始只是由陶制的烹煮食物的食器,后來變成了青銅鑄造的銅鼎,一躍成為了國家政治權利的代表。
鼎本為中國古代炊食器。中國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,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(xiàn)了陶制的鼎。而其真正的發(fā)展最高峰則出現(xiàn)在商朝和西周時期,作為祭祀用容器,在大型國家祭祀活動中大量鑄造使用,出土者甚眾,并一直延續(xù)到漢代。
在其鼎盛時代,作為“別上下,明貴賤”的象征,鼎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。文獻記載:“天子九鼎,諸侯七鼎,大夫五鼎,元士三鼎或一鼎”。鼎又是國家統(tǒng)一和王權神圣的象征,傳說大禹治水后,“鑄九鼎,像九州”。
鼎,有方有圓,方鼎最著名者應該是鑄銅司母戊鼎;但鼎以圓者居多,圓鼎的特點是圓腹、兩耳、三足,大家看,圓圓的肚子,兩個大大的耳朵,還有三只腳。鼎既然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象征,在我們的語言傳承中自然會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跡。成語“一言九鼎”,比喻說話算數(shù),分量足;企圖奪取天下叫“問鼎中原”;魏、蜀、吳三國分治天下,稱“三足鼎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