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銅鼎背后的故事
在我國歷史文化中銅鼎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,早期的銅鼎只是用來烹飪食物的工具,后來隨著祭祀制度的興起,鼎逐漸變成了一種用來盛放祭天物品的禮器,等級制度的出現,鼎又變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。
相傳夏朝大禹將天下分為九州,命令九州貢獻青銅器材料,在荊山底下鑄造出了九鼎。然后將九州的大好河山,奇異怪物雕刻在九鼎上面。九鼎象征著九州,也象征著整個九州都是夏朝的。最后把九鼎放置在了夏朝的都城。于是九鼎就成了夏朝的鎮(zhèn)國之寶。夏朝滅亡后,商朝又把九鼎遷移到了自己的都城。而商朝滅亡后,周朝又把九鼎作為自己國家的鎮(zhèn)國之寶。這樣一代代的往下傳。但是直到現在關于“九鼎”的下落,至今是一個謎,無人知曉。
周王朝開始對鼎有了明確的規(guī)制,當時有了“天子九鼎,諸侯七鼎,卿大夫五鼎,元士三鼎”這個說法。鼎從周代開始徹底變成了身份的象征,也是從這一時期起鼎開始代表了王權,鼎在這一時期變成了大國寶器。
關于“鼎”的三條腿也有很多寓意:三條腿代表天地人。在秦朝時表示三公,三公指的就是:丞相、御史大夫、太尉,是很有實權的職務,可見它的分量是很重的。誰能擁有它就擁有絕對的權利。